奶粉成交价越来越低,高端奶粉成救市稻草
CBME数据显示,上半年,母婴店不同品类受疫情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奶粉、纸尿裤等刚需产品在疫情期间影响较小,非必需品下滑影响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到市场马太效应在进一步加剧,奶粉销售越来越疲软。因此,一些乳企在新品布局上展开了激烈角逐,纷纷抢占优质渠道进行博弈。
乳企产品出新,聚焦高端、超高端市场
市场越来越难,为了更快地抢占市场,越来越多乳企扎堆布局奶粉新品或升级配方、包装。如下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13家乳企布局了20款婴配粉新品,包括普通牛奶粉、羊奶粉、有机奶粉、有机羊奶粉、A2奶粉等,其中不乏高端跨境婴配粉。
从价格来看,有8款奶粉价格区间在元/听以上,有7款奶粉价格区间在-元/听,有3款奶粉价格区间在-元/听,仅有2款价格区间在-元/听。20款奶粉新品中,有15款价格在元/听以上,由此可见,乳企的新品布局更多是聚焦高端、超高端市场。
为何大部分乳企都将产品定位聚焦在高端市场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市场趋势,数据显示,从-年我们可以看到高端奶粉占比逐年递增,年高端奶粉占比67%,成为了驱动乳企增长的核心动力。
以飞鹤为例,高端、超高端婴配粉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从年中期的66.5%提升至年中期的77.8%,成为飞鹤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比如澳优,超高端品牌战略成效显著,海普诺凯荷致/萃护、悠蓝上半年收入为11.5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6.4%,增长迅猛。
再比如a2,财年营收17.3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78.48亿元),其中婴幼儿营养收入同比增长33.8%为14.2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约64.42亿元),占据总营收的82.08%,高端奶粉作用举足轻重。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教育难度加大,乳企成本在增加,渠道利润在减少,高端奶粉更能给品牌和渠道带去较好的毛利,有一定的利润操作空间后,更能推动渠道持续做奶粉品牌的消费者教育,助力销量增长。
人口红利式微,运营费用上升成本增加
那么,这些年乳企营销费用(包含广告及营销费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笔者统计了伊利、蒙牛、飞鹤、澳优、健合等5家乳企从年到年的总营收及销售费用,见下图。
例如健合,销售费用比率从到年逐渐上升,年为44.93亿元,占据总营收.25亿元的比率高达41.12%,近乎占据半壁江山,可见对母婴市场投入的费用之高力度之大;比如飞鹤,随着总营收的增长,销售费用也在加码,从-年分别为21.39亿元、36.61亿元、38.5亿元;再比如伊利,从的.22亿元,年的.73亿元上涨到了年的.7亿元,销售费用也是水涨船高。
整体来看,主流乳企这些年的销售投入基本上是有增无减,但好在总营收也有一定增长,规模效应的作用下能支撑大乳企进行大力度的市场投放,这也是中小乳企根本无法与大乳企在渠道上抗衡的原因,实力不允许。
但无论是大乳企还是中小乳企,在消费者教育的成本投入上只会多不会少,如果销售费用不断攀升,那么净利润就会下降。如何保障净利润呢?布局高端、超高端奶粉就非常有必要了,这也是君乐宝逐渐从优质优价模式转向优质高价策略的关键所在。
提升产品价值,更能稳住高端价格逻辑
但是今年比较残酷的是,受消费降级,奶粉乱价、窜货横行等因素影响,奶粉成交价格越来越低,无论是超高端、高端、中低端奶粉,这让不少母婴店生意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深怕店上的会员被其他同行的低价带跑了。
江西某母婴店老板告诉笔者:“经济下行,大品牌把新客抢得差不多了,各个奶粉品牌价格杀的恶心死,并且什么奶粉都有人窜,无节操。我们得罪一个客户一家吃奶粉的都不来了。现在有些奶粉动不动涨价,供货价太贵了没办法接,也不看看现在什么市场,没利润谁给你卖。”
因此,对于乳企高端、超高端新品的不断推出,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后,乳企开发新客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业绩增长,乳企不得不采取高端策略推出更高价格奶粉,在现有消费者基础上,高端奶粉能够更大程度抓取利润,维持原有的高端价格逻辑,同时很大程度上是采用新品对老品的替代来把市场旧货回收,实现渠道上的稳货控价。
确实,企业的业绩增长,要么是靠数量上的增长,收获更多消费者。那消费者变少了怎么办?只能靠提价。现在价格逻辑基本维持不住了,高端奶粉也在通过大幅买赠,三赠一、二赠一来进行降价。长远来看,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要想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产品价值才是吸引消费者选择的重中之重。
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乳企推新品的同时也在提升产品价值。俗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在消费者为王的时代,价格不等同于价值,唯有打动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产品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这也是乳企需要继续努力和提升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