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啤酒股同行高端化竞争加剧,百威亚太如

啤酒的战场有多燃?

我们的啤酒专题已经回顾了重庆啤酒(.SH)、珠江啤酒(.SZ)、华润啤酒(.HK)和青岛啤酒(.SH,.HK)近几年的发展。在它们挺进高端化的背后,是对于产能过剩的无奈和产品战略升级的期待。

在国内啤酒酿制行业的前端,各大酿酒企业祭出高端品牌大打出手;浮华之下,各路资本大显神通,外资啤酒商在这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重庆啤酒刚刚完成了与嘉士伯中国的重组,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的发展史离不开与各路外资啤酒品牌的合作和交手,珠江啤酒在发展早期已经得到了百威的垂青并延续至今。

外资啤酒品牌以精酿啤酒等高端产品取胜,并将这些优势注入到内地酒厂之中,A股上市啤酒企业的高端化品牌策略中,就不乏这些外资啤酒品牌的身影,包括重庆啤酒重组之后登堂入室的凯旋等。

那么,这些外资啤酒在内地的嫡系酒厂又表现如何?能否借助母公司的高端优势取胜?这次我们来看看最具代表性的百威亚太(.HK)。

百威亚太的由来

百威亚太由全球最大的啤酒酿制商百威英博分拆而来。

年,环球啤酒业掀起并购潮,比利时啤酒公司英博以亿美元的作价收购美国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合并后成立百威英博。由于正值金融危机,这一笔巨额交易备受瞩目。

这场收购也涉及到国际酒企的内地业务。英博在内地的主要经营市场为东南地区,而安海斯的主要经营市场为东北部,百威英博的成立也促成了两个市场的合并。

合并后的百威英博并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而它的扩张又离不开“买买买”。

年10月,百威英博完成了以.1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酿制企业南非米勒(SABMiller)的世纪并购。收购通过现金支付和换股的方式进行,而根据百威英博的年年报,收购南非米勒所用的净现金为.66亿美元,相当于其年末股东应占股本的91.3%。

收购体量庞大的南非米勒后,百威英博预计协同效应为每年可带来32亿美元的税前收益,相当于年税前盈利的28.9%,然而代价也同样不容忽视。

合并后,百威英博的杠杆比率上升至.5%,净债务增至亿美元。在股东的压力下,百威英博加快去杠杆的进程,而分拆亚太区业务上市成为一个重要选项,既可套现,又能拓展融资渠道。

年5月,百威英博在亚太区的经营平台百威亚太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申请版本,不过后来由于市况不佳及投资者兴趣不大而暂停。几个月后,业务稍作调整的百威亚太卷土重来,这次成功上市。百威亚太的上市招股书显示,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偿还母公司的债务,可见其上市的动机及母公司分拆的迫切。

在香港上市的百威亚太主要酿制、进口、推广、经销及出售逾50个啤酒品牌组合,包括“百威”、“时代”、“科罗娜”、“福佳”、“凯狮”、“哈尔滨”等,覆盖的市场包括中国、韩国、印度、越南、日本、新西兰等。

尽管其上市动机备受批判,但作为亚太区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亚太在资本市场依然受到一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