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农曾私带果藤,被判罚6000多万

年2月14日,一项沉重的国外罚款落到了一位普通的中国果农高浩宇的身上。

这一天,经新西兰法院审理,裁定被告高浩宇夫妇赔偿新西兰佳培公司万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万元。而这一切的源头,竟要从高浩宇私自带回国的的几根果藤说起……

高浩宇和薛某是一对中国夫妻,这对夫妇曾经在新西兰种植猕猴桃,新西兰当地称之为奇异果。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高浩宇深感此猕猴桃品种极佳。因此,在回国时,他决定私自带几根果藤回国。当时的他考虑到的只是几根小小果藤将带给他的无限商机,却不曾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

回国后,他便开始通过几根私带回国的果藤开始了猕猴桃的种植。好景不长,种植未满两年,他就被新西兰一家名叫“佳沛”的公司以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的罪名告上了法庭。

起初,他觉得自己“冤屈”,寻求各种证据以摆脱罪名。可在法律面前错了便是错了。最终,经过新西兰法院层层审理,判定高浩宇私带果藤回国的行为确实侵犯佳沛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案件也最终以高浩宇赔偿佳沛公司万结案。

小小果藤竟要求赔偿天价!是否太小题大做?

我们代入高浩宇的视角,也难免感到委屈,都说无知者无罪,无非只要警告一下,将牟利的部分作为罚款上交就可以了,怎么外国人就那么小题大做呢?

其实并不是,种子的重要性超乎你我想象,被喻为农业的“芯片”也并非徒有虚名。

首先,一种种子的研发投入巨大,不仅在技术攻关当中花费的时间成本,更有庞大的资金成本。

在当今世界种业竞争中,科技是焦点。谁掌握了先进技术就是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跨国种子公司都比较重视种子研发中的技术投入。它们不惜将其销售收入的10%左右投入于科研技术研究与开发,更有甚者高达10%~20%。

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年孟山都公司育种研发经费已高达12.05亿美元,其中育种研究和生物技术各6亿美元左右;先锋公司育种研发投入10亿美元;先正达育种研发投入达4亿美元以上。

孟山都

作为已经在世界种业市场中占优势地位的种子企业,它们仍十分重视研发,因为不这样做,便保证不了它们在种子生产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和垄断地位。

如此国际种业巨头,在研发中投入都如此巨大,更何况众多种业发展落后的国家呢?种子研发的成果,来之不易,又怎甘愿为它国做嫁衣裳。

其次,种子在部分种业强国眼中并不是关乎民生大计的人道产品,而是一种“商品”。

就目前世界种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已成为发展种业的主体,它们几乎掌控着大部分农作物种子资源和种业市场的发展方向。跨国种业公司更是凭着自己掌握的科技、资本和成熟的运营体制几乎主宰了世界种子市场。

早在年,ETCGroup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显示,全球前十大种子公司年销售额占专卖种子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由年的64.1%上升至73.2%;

而仅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三家种子公司的营业额就占据了全球52.9%的市场份额。据保守估计,这三家种子公司几乎占据着全世界65%的玉米市场份额和50%的大豆市场份额。

更令人吃惊的是,少数大型种子企业已经形成了垄断国际种业市场的格局。据ISF(进口安全申报)统计,年美国的跨国种子企业几乎控制着全球约50%的种子市场、70%的基因专利和40%的商用资源。

这听起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平日里我们不以为是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种子竟需要飘洋过海去到各个种子稀缺国。显然,众多的种子作为商品被少数国家所垄断着,种子稀缺国也只能仰人鼻息,过度依赖种子进口以维持农业发展。

所以,种子自然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既然稀缺,又怎会轻易拱手让人呢?

可以看出来,新西兰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担心专利被窃取之后,自己国家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被其他国家“白嫖”,更担心被其他国家复制到种子研发的机密技术,从而使来之不易的成果付之东流。

至于这起“果农案”,他也只能自认倒霉,按照法律程序来走了。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种子安全,会变得怎么样?

种子安全关系着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安全。袁隆平院士曾说:“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这话正是在说种子事关一个国家的生存大计。

近期,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其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对其实行花样百出的制裁,甚至想要对俄罗斯发起“种子大战”。

言下之意便是—如果俄罗斯继续坚持攻打乌克兰,就对俄实行种子断供。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不就是种子断供吗?大不了自己研发,更何况俄罗斯是农业大国,又怎会被小小的种子所制约?

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俄罗斯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世界谷物、粮油出口大国,但它也未曾突破种子研发技术的瓶颈,在种子方面严重依赖进口。

以俄罗斯两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为例。别尔哥罗德州,在粮食、豆类以及油类农作物的种子比例基本维持在43%~50%,而甜菜种子进口份额竟达到了91%;伊尔库茨克地区更是出了名的依赖进口,基本有90%以上的农作物种子都是外国种子。

更严重的是,此次对俄罗斯实行种子断供的德国拜耳公司,则是俄罗斯进口种子的主要供应商。这一断供,这些地区的经济将靠什么支撑,国民粮食安全又将如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西方这一波种子制裁,牢牢扼住了俄罗斯命门。

小小的种子,竟同时将中国果农这样的“个体”与俄罗斯这个“大国”耍得团团转,从这些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国育种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不少人开始担心……

如果中国也遭受粮食制裁,我们能否顺利“接招”?

这样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中国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而离“农业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

年,有记者在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山东寿光采访时,发现该蔬菜基地已沦为洋种子的“展销会”!甚至,作为准主粮的玉米和马铃薯种子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

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造种子领域的起步虽晚,但经过数十年一代代农业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虽已实现水稻、小麦两大主粮的独立。

如此一来,许多其他农产品,例如,番茄、茄子、辣椒的依赖进口,似乎也没有变得那么难以接受了。

目前,我国已在为突破依赖而做第二手准备,争取让我国主粮以外的种子以中国科技取得自主权。目前,我国正逐步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的全套生产链,并且在政策上加大力度保护已育成的新品种,对国外盗取我们研究成果的,同样施以“果农案”中的严厉惩罚。

无论是新西兰对果农制裁、西方对俄制裁,还是中国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在给我们警示:创新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种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切不可交付到别人手中。

不过我们也无需过分担心。我国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一直十分重视种子研发。我国的农业科研人员们,一直在刻苦钻研,自主研发的高产量农作物品种试验也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终有一日,中国定能实现中国碗里全是中国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